中文
春季流感警报!别误把"感冒"拖重症!黄金48小时速自查
发布时间:2025.02.26 作者:admin 浏览量:1736

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变化频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就会显著攀升,流感更是其中的"高发之王",但流感却常被大众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微信图片_20250225160451.gif

《柳叶刀-公共卫生》2024年研究,对中国6省市1.2万名成年患者的调查显示,仅28.6%的流感患者能在发病24小时内准确识别症状,51.3%的受访者认为“流感=重感冒”,导致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使用延迟率高达67.4%。


致命误区

多数人踩中这些“认知雷区”

误区1:症状混淆——“流感只是重感冒”

认为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只是感冒的“加重版”,通过多休息、多喝水即可自愈。实际上,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39℃)、全身肌肉痛、眼球胀痛、乏力(可持续2周),可引发肺炎、心肌炎等致命并发症;而感冒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发热多为低热(<38℃),极少引发重症。  


误区2:传播途径误解——“戴口罩就能完全预防”

认为流感与感冒一样,仅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忽视气溶胶和接触传播风险。流感病毒可在干燥空气中存活>24小时,气溶胶颗粒(<5μm)可穿透普通外科口罩,且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病毒存活时间长达48小时(0-4℃环境)。  


误区3:治疗方式混淆——“吃感冒药能治流感”

用复方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缓解流感症状,认为退烧即治愈。  事实上,无法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真实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4:易感人群误判——“年轻人扛一扛就过去”

认为流感只威胁老人、儿童,健康成年人感染后无需就医。实际上,符合任以下任一条件的都属于流感高危人群,必须“拉响警报”: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BMI>30者更易出现呼吸衰竭;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误区5:疫苗认知偏差——“打过疫苗就不会得流感”

认为接种疫苗后100%免疫,或认为“疫苗无效”而拒绝接种。事实上,接种流感疫苗不能保证完全免疫,但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比如,可以降低老年人流感并发症(30%)、住院及死亡(30%~50%),将心血管同时降低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三分之一,同时降低糖尿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率。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抓住黄金48小时,三步锁定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发病初期复制活跃,传染性最强。研究表明,感染后的前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研究显示延迟用药导致疗效下降50%以上)。

流感 (1).jpg

基于此,早期精准识别病原体成为防控关键。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可以通过定性检测人口咽拭子样本中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15分钟明确感染类型,实现“三早”目标。三步快速锁定病毒,临床医生可在黄金48小时内针对性启用抗病毒治疗,从个体层面阻断病情进展,从群体层面截断传播链条。


参考资料:

[1]《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卫办医急函[2025)26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儿科专家委员会,全球儿科呼吸联盟,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申昆玲,杨永弘,徐保平,曹玲,陈星,邓继岿,冯录召,符州,高立伟,李昌崇,李建华,刘钢,刘瀚旻,刘雅莉,卢根,彭博,彭晓霞,秦强,尚云晓,孙丽红,唐兰芳,王荃,谢正德,赵宇红,郑跃杰,钟武,朱春梅.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12):881-895.

[3]徐九洋.流感疫苗的问与答.中老年保健,2024(11):34-34.

[4]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说明书.

分享到:
0

微信在线客服

电话: +86(592)- 6808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