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体检中的粪便隐血试验有何作用?
发布时间:2025.03.18 作者:admin 浏览量:549

体检中,那些看上去私密、麻烦的项目,经常被弃检,比如:粪便隐血试验。

许多人面对装大便的容器和采样棒时,总会因"怕脏""尴尬"或"觉得小题大做"而匆匆跳过。但就是这个常被嫌弃的"便便体检",关键时刻却能成为救命信号。

59岁的吴女士因持续一周的便血走进诊室时,她怎么也没想到,正是这个曾被自己连续三年弃检的项目,首次通过免疫法筛查发现阳性,最终经肠镜确诊为早期直肠癌,通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超过90%。

而她的邻居张先生,则因长期忽略体检单上这个"麻烦选项",直到腹痛便血才确诊晚期肠癌,生存率骤降至10%以下。

 

为什么不能放弃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FOBT)的核心价值在于检测消化道微量出血。当消化道微量出血(每日仅2-5ml)时,红细胞已经被消化分解,导致粪便外观没有明显血迹,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红细胞。但是红细胞破坏后会释放出血红蛋白,通过化学法或免疫法即可检出。

结直肠癌.jpg

这种微量出血可能是消化道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的早期信号。研究发现,87%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粪便隐血呈阳性。

由于肿瘤出血存在间歇性,单次检测可能漏诊。但通过每年1次的规律筛查,可显著提升病变检出率。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坚持定期FOBT筛查能使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10%-30%。目前,不少防治指南大力推荐其作为筛查项目。

 

联合检测提升准确性

研究发现,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可覆盖更多出血场景,提高检出的精度。

便隐血.png

转铁蛋白.png

转铁蛋白在粪便中的稳定性高于血红蛋白,所以同时检测转铁蛋白可以减少由于血红蛋白抗原性消失而出现的假阴性结果 。联合检测,具有以下优越性: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一步完成,结果易判定。


什么样的人群适合检查此项目

1、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进行1次便隐血检测。

2、如果您存在以下情况,每年更需增加便隐血检测频率:

A.有胃癌、大肠癌家族史人群

B.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术后人群

C.有结肠炎疾病人群

D.曾有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

E.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F.反复出现恶性贫血者

G.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者

H.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或吸烟的男性

I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参考资料:

[1]孙倩.粪便隐血实验序贯结肠镜检查在高危人群结直肠早癌筛查中的价值.医疗装备,2023,36(8):59-61.

[2]潘崖,冯家伍.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便隐血实验在大肠癌检测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09,49(16):46-47.


分享到:
0

微信在线客服

电话: +86(592)- 6808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