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幽门螺杆菌对身体有哪些长期影响?
发布时间:2025.04.10 作者:admin 浏览量:2684

45岁的张先生近十年反复出现上腹隐痛、反酸和口臭,他曾以为只是“普通胃炎”,自行服用胃药后症状时好时坏。直到半年前因黑便就医,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巨大溃疡伴癌前病变,病理报告提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医生痛心指出:长期感染未根除,已导致胃黏膜不可逆损伤,胃癌风险显著升高。


长期感染Hp的全身性危害

消化系统:从炎症到癌症的链条  

1. 慢性胃炎与溃疡

幽门螺杆菌通过螺旋结构穿透胃黏膜,分泌尿素酶,使胃内的尿素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中和胃酸,在黏膜表面形成持续炎症环境。这种慢性刺激使胃黏膜屏障逐渐瓦解,最终60%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0%出现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2. 胃癌风险倍增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长期感染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DNA损伤,通过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癌变路径,使胃癌风险增加4-6倍。据估计,约90%非贲门部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  

3. 功能性消化不良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由于胃内环境变化,就会影响人体消化功能,出现反酸、烧心、嗳气、口臭等消化不良症状。

 

全身系统性影响  

1. 血液系统损害

Hp通过竞争性消耗铁元素、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铁吸收),导致部分Hp感染者出现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尤为显著。除此之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和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病也被证实与Hp感染相关。

2. 心血管疾病关联

Hp感染通过促进体内炎性反应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生 、发展。有学者发现,Hp感染者发生CHD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1.48倍。

3. 皮肤与代谢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酒糟鼻等皮肤病相关,还可能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加重代谢综合征。  

4. 儿童发育障碍

感染儿童因营养吸收受损,身高、体重增长显著滞后同龄人,且自发清除率仅10%。

 

筛查利器:粪便抗原检测

在众多检测手段中,胃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展现出独特价值:

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jpg

1. 无创便捷

仅需采集粪便样本,避免胃镜痛苦和呼气试验的放射性顾虑,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及高龄患者。  

2. 精准反映现症感染

直接检测粪便中Hp抗原,不受既往感染抗体干扰(与血清学检测相比)。  

3. 动态监测疗效

治疗后4-8周即可通过复检判断根除效果,较呼气试验更早反馈治疗结果。  

4. 群体筛查效率高

适合社区大规模筛查,且无需空腹或停药准备。


根除Hp可使显著降低患胃癌风险。目前指南推荐首选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Hp的检测,粪便抗原检测作为UBT的辅助诊断措施,或不能配合UBT者的二线诊断措施。对于张先生这类高危人群,建议:  

- 家庭成员同步检测治疗(家庭聚集感染率超60%)  

- 治疗后每年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  

- 严格分餐制避免再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危害犹如“温水煮青蛙”,及时筛查和规范治疗是阻断癌变的关键防线。

 

参考资料:

[1]丁颖丽,杨志勇.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胃病?如何预防.科学之友,2025(2):80-81.

[2]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5) : 310-316.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9.05.008.

[3]刘远飞.数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全筛查攻略.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2):76-77.

[4]王雪,赵心怡,吕晓辉,李异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2):134-137.

[5]赵丽梅,冯志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血管疾病.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4):1255-1264.


分享到:
0

微信在线客服

电话: +86(592)- 6808 278